“職業化與專業化——上海律師和上海醫生的對話”主題活動
始料未及,我們迎來了如此“鬧騰”的鼠年;猝不及防,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”在全球蔓延,疫情席卷世界各地。
“白衣天使”重回公眾視線,馳援武漢、馳援湖北、馳援歐洲、馳援俄羅斯、馳援意大利……一次次出征、凱旋、再啟程馳援……
無論是一號難求的國寶級專家,還是義無反顧推遲婚期的青年,只因“這是我們的職業”,疫情當前,共赴前線。
鐘南山乘坐高鐵趕赴抗疫第一線的照片刷爆朋友圈,2020年2月3日,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出通知,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需要,要求上海在24小時內集結兩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,不到24小時,上海華山醫院、上海東方醫院兩支隊伍就已分頭出發、奔赴武漢。其中,一支醫學救援隊是全球首支通過世衛組織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,可在無后方支援的情況下運行14天,在突發疫情面前,最大的痛點除了“人才短缺”之外,就是無法保障的“供應鏈”。所謂的“在無后方支援的情況下運行14天”,意味著“國際專業醫學救援車輛及醫學救援、后勤保障設備一應俱全,可在短時間內獨立、迅速地搭建功能完善的移動醫院,門診預檢、檢驗、隔離留觀室、輸液室、藥房等隨時自成一體、單兵作戰”?!澳Ф肌钡某醮赫€寒,短短的14個小時,國際應急醫療隊55人臨危受命,于2月4日深夜抵達武漢。此刻,距離萬家燈火、象征團圓的正月十五“元宵節”還有4天。
抵達武漢的初期,考慮到疫情發展態勢無法準確預計,為了最大限度節約防護服等稀缺資源,奮戰在重癥病區的上海醫務人員自愿選擇了平日里最反對的“最不健康生活方式”來應對短期內防護物資匱乏的考驗。他(她)們無一例外經歷了短則6小時、多則8小時不吃不喝不如廁的折磨與歷練,盡管他(們)貴為“天使”、時常被痊愈的患者視為“下凡的神仙”,然而,他(們)畢竟只是普通凡人,在護目鏡、防護服的包裹之下,忍受著汗流浹背、呼吸困難、體力透支、頭暈目眩以及凡人本就無法耐受的生理極限。
身負祖國重托,面對病患期盼,上海參與馳援的醫務人員們拋下對自己小家的無盡眷戀,對可能發生的“職業暴露”避而不談,無數女醫務工作者為了防疫需要對自己的秀發瀟灑揮剪,壯士出征、無悔無憾,朗朗乾坤,上海的醫療勇士們畫出了最美麗、最壯觀的拋物線!向祖國、向人民交上了最完美的答卷。
逆向而行,并非只在抗擊“新冠肺炎”的前線
留守滬上的醫務人員,由于數批醫療隊加入到武漢、湖北、國際救援,面臨陡然倍增的工作量,他(她)們用默默無聞、任勞任怨、無私奉獻與前線的同仁一道踐行著希波克拉底誓言。
伴隨著鮮花、掌聲、盛贊,犧牲、勇敢、大愛的話題不斷,此時此刻,我最想說一說,“白大褂”的平凡。
眾所周知,上海市的三甲醫院數量居全國之首,接待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病患。我們知道的是知名專家炙手可熱,公眾不了解的是,普通醫務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早已端倪盡顯。三級醫院的總住院醫實行24小時值班制,在這24個小時里,全院各科的非常規查房時間出現的會診需求均由總住院醫出診協調,24小時的“瘋狂奪命CALL”把總住院醫變成了高速旋轉的“陀螺”,作為一塊特殊角色的“救命磚”,總住院醫被全院各個科室呼叫,每一個不眠之夜,急救、會診的故事都輪番上演。當第二天的朝陽升起,與下一個接班的總住院醫交班時,前一秒鐘,交班醫生精神飽滿,下班后,步履蹣跚。
近些年,法定假期越來越多,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五一、國慶、元旦……各種假期來臨之前,蠢蠢欲動的人們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假期做著各種計劃、翹首以盼??上?,這一切都與醫務工作者無關,從走出醫學院那一刻起,“白大褂”們就與所有的假期說了再見,春夏秋冬、寒來暑往,人吃五谷雜糧要生病,生了病就要看,絕大多數的醫院都是24小時(社區和地段醫院除外)不眠不休、通宵達旦,醫生是沒有資格說“休息”的群體。術后病人查房導致外科醫生根本沒有星期天,林林總總、司空見慣。無論奢求團圓、渴望浪漫、溫情重現還是小資有感,統統與醫生無緣,每個病人,都是獨一無二的特殊個體,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療方法是最不靠譜的解決方案,泛泛而談不可能成為優秀的醫者,因循守舊不可能成為與時俱進的華佗,終身學習是醫者的從業法則,專業性是醫生必備的“標簽”。病人平穩時,醫生要留守值班,查房之后要及時書寫病史、討論疑難、檢索文獻、關注最新國際動態、第一時間發現罕見病治療進展;病情變化時,一個電話,再大的“咖”無論身在何處、分分鐘返崗沖上搶救危重病人第一線。
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戰果,馳援醫務人員分批凱旋,回到當地集中隔離的賓館,給家人匆忙報個平安,接下來,便是倒頭睡上幾天,醒來后,非但沒有感覺輕松,反倒是蓄積在體內的疲勞排山倒海、轟然爆發、周身疲軟。
世界上本無“英雄”。只是,災難來臨之時,有的人義無反顧、選擇了沖在前面。
疫情總歸會過去,醫者日子終將歸于平淡,他(她)們依舊會因手術時間過長再次暈倒在手術臺旁,回歸平凡,一如既往地守護生命、捍衛健康與尊嚴,救死扶傷的同時,仍然要面對自己的老人無人陪伴、給自己伴侶的關愛少得可憐、自己的孩子無人照看以及生活中細碎的柴米油鹽,其實,“白大褂”的常態多半是天使在人間。
在純潔剔透的白色世界,天使疲于奔命、晝夜輾轉
說到平凡,萬分感恩,我有機會見證律師行業的俠肝義膽,影視劇中西裝革履、風光無限,現實中波瀾壯闊、不乏艱險。大千世界,紛繁人間,沖突無處不在、糾紛在所難免,化解矛盾、解決爭議,除了靠豐富的閱歷與經驗,更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、全新的法學觀點、主流的裁判意見、獨特的專業視角和淵博的實務經驗,國家歷年都會出臺了一系列法律、法規,尤其,2019年新法規扎堆上線,接下來,我們將迎來萬眾矚目、呼之欲出的《民法典》,律師們少不了背后的徹夜難眠與挑燈夜戰,浩瀚的法學知識、法律、法規、規章及地方規范,需要律師在法律與邊緣學科知識領域的海洋里持續遨游、不能有片刻僥幸與懈怠,否則,隨時會被時代所拋棄、一不留神就將脫離主航道、被迫“下船”。除了持續不間斷地學習,還要培養堅韌的品格、優異的彈性與智慧的果敢。面對民事訴訟,準確的角色定位,樹立做主審法官的優秀助理的良好心態,做足功課、認真準備庭審資料、不放過任何細節,充分做好舉證、質證準備工作,不放棄判例的索引及“兩高“的意見,在海量的知識儲備中及時、高效調取有效信息、必要時引經據典,讓法官審判工作變得簡單;面對非訴,梳理爭議、科學界定平衡點、充足預案備選、窮盡所能風險防范,做好客戶的參謀,讓談判和決策不再困難。面對刑事案件會見難,尤其是疫情期間,為了搶到“會見預約號”,心平氣和、毫無怨言地做一名“法律民工”——抱著電腦、瞪大雙眼、通宵達旦。面對堆積如山的卷宗,律師要做到勤勉盡責、耐心閱卷。
律師職業,除了外表光鮮、唇槍舌劍,更多的時候,是潛心鉆研、提高專業素養與技能、坦然接受瑣碎與平凡。
律師是法律的守護者
面對民事、行政案件,猶如體檢,對照法規、判斷風險,存疑處,找出法律依據、提出平定紛爭的指導方案。
律師是法律的踐行者
面對刑事案件,抽絲剝繭、及時診斷、因病施治,在合法的框架下,最大限度維護委托人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。
疫情來臨,企業在特定背景下出現新的用工困境,勞動者面臨新的維權困難,此刻,律師當仁不讓、化身提供法律援助的SUPERMAN,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其提供守護權益的法律意見。
在莊嚴的王國,律師舞劍、捍衛法律尊嚴。
在 “黑色律師袍”與“白大褂”的黑白世界,
我們發現不一樣的風景,也看到了如出一轍的不忘初心、默默付出與奉獻!
執著的平凡,當是最優雅的不平凡!
[版權聲明] 滬ICP備17030485號-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
技術服務: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
技術電話:400-052-9602(9:00-11:30,13:30-17:30)
郵箱 :support@homolo.com
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?2000-2017